時隔十年,上證指數站上3900點之際,A股融資餘額規模繼續攀升。
10月9日單日融資淨買額508億元,創近1年新高,亦為歷史次高。
兩融餘額單日增長額歷史最高發生在2024年10月8日,單日激增1074.86億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截至2025年10月9日,滬深京三市融資融券餘額已達24292億元,續創歷史新高。
截至10月9日,槓桿資金買入額前10的的個股分別為:東方財富、中國平安、中信証券、貴州茅台、新易盛、寧德時代、中際旭創、勝宏科技、中芯國際、比亞迪。
槓桿資金鐘愛黃金ETF。槓桿資金買入額前10的的ETF分別為:華安黃金ETF、易方達黃金ETF、華夏恆生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國泰證券ETF、博時黃金ETF基金、南方中証500ETF、海富通短融ETF、易方達H股ETF、南方中証1000ETF。
截至10月9日,黃金ETF漲超47%,黃金股ETF漲超100%。
黃金ETF錨定實物黃金,是純粹的“價格跟蹤工具”,其底層資產為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現貨合約,直接反映黃金價格波動,並支持T+0交易。
黃金股ETF投資於在港A股上市的黃金相關公司,其53.1%持倉集中於黃金開採龍頭企業,29.9%持倉集中於銅業龍頭企業;權重股聚焦金礦股,如紫金礦業、山東黃金、中金黃金等,也包含少部分珠寶零售公司,如老鋪黃金、周大福等。
截至10月9日,超711億元資金淨買入黃金相關ETF。
其中,華安黃金ETF、國泰黃金基金ETF、博時黃金ETF基金、永贏黃金股ETF、易方達黃金ETF、黃金ETF華夏、富國金ETF、工銀瑞信黃金ETF基金、華夏黃金股ETF、廣發上海金ETF、建信黃金ETFAU、中銀上海金ETF今年以來資金淨流入額分別為241.32億元、89.72億元、86.75億元、70.74 億元、65.73億元、 33.97 億元、24.96億元、22.08 億元、16.81億元、 14.00 億元、12.37 億元、10.34 億元。
就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國際金價氣勢如虹,現貨黃金站上4000美元/盎司的歷史性關口。
倫敦現貨黃金年內一度漲超50%,這是自1970年代以來,倫敦現貨黃金首次在單個年度漲幅超過50%。
貨幣貶值交易風潮來勢洶洶,在華爾街炒翻天了!
因擔憂美元等貨幣前景,投資者轉而大舉買入黃金、白銀等替代性資產。
現貨白銀年內暴漲超70%,漲幅超越黃金。
今年以來,貴金屬行情呈現多點開花的局面,從黃金向白銀、鉑金等多品種擴散。
近日,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達利歐表示,當下的形勢與1970年代初極為相似。
在債務上升、地緣局勢緊張、各國貨幣穩定性信心減弱的背景下,他將黃金視為價值儲藏工具。
達利歐把當前貨幣秩序的惡化與1970年代初相比,當時通脹高企、美國政府支出龐大、債務負擔沉重,導致人們對紙質資產和法定貨幣的信心動搖。
他認為,美國鉅額債務使美元難以有效儲存財富,推動投資者轉向"更硬"的替代貨幣。
在達利歐看來,美國的財政與債務狀況正在進入危險階段。他説,美國今年將支出約7萬億美元,收入約5萬億美元,也就是説花的錢比賺的多40%,總債務已經達到收入的6倍。
同時,償債支出持續增加,不斷擠壓教育、醫療等公共開支;當前美國已進入“借新還舊”的惡性循環,債務複利效應將進一步加劇危機。
對於當下的市場,達利歐回憶起1971年尼克松宣佈美元和黃金脱鈎時的情境:
“我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當實習生,尼克松宣佈‘你無法拿回你的錢’(美國放棄金本位制度)。當時我以為股市會暴跌,結果相反,股市大漲。這讓我去研究歷史,結果發現1933年羅斯福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讓美元貶值重啟經濟。這讓我明白,我們習慣從貨幣角度看世界,但實際上貨幣本身也在波動。黃金作為真實價值的儲藏手段,依舊有它的邏輯。”
為應對貨幣風險,不少國家開始減少美元債券儲備,轉向增持黃金,以對沖美元貶值,黃金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資產。這一趨勢與20世紀70年代初的貨幣秩序變革(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有相似性。
對於黃金,中信証券發佈研報指出,8月底以來黃金價格迅速上漲,除了此前關注的長期因素,近期美聯儲降息預期不斷升温、美國政府關門催化避險交易、委內瑞拉方向的地緣政治擾動可能驅動短期快速上行。研報認為儘管這些短期因素終會消退,但基本面的長期利多難以改變,未來展望仍然樂觀。更新的模型顯示中性假設下明年Q1金價有望超過4500美元/盎司。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