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來,ETF強勢吸金。
截至10月17日,10月以來ETF資金淨流入額達991.61億元。其中,權益類ETF貢獻924.57億元,佔比超九成。
從資金具體流向看,月內淨流入額超10億元的ETF共有40只。其中,備受資金青睞的兩大方向:黃金和恆生科技。
隨着金價飆漲,資金對黃金的配置熱情提升。截至10月17日,掛鈎標的為SGE黃金9999的5只黃金ETF在10月內淨流入額合計達199.93億元。
港股在10月2日創下階段新高後開啟回調,ETF資金逆勢抄底港股。其中,跟蹤恆生科技指數的5只ETF在10月吸金114.81億元。
此外,銀行ETF、證券ETF吸金超40億元;有色金屬ETF、稀土ETF嘉實淨流入超30億元;紅利低波ETF、科創50ETF、券商ETF、電池50ETF、芯片ETF、電池ETF資金流入均超10億元。
資金積極入市的同時,指數基金髮行也十分活躍,已有50餘隻指數基金計劃月內發行。
隨着行情回暖,股票型基金爆發式增長,發行規模佔比創15年新高。截至2025年10月19日,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總數達1163只,已超越2024年全年的1135只,顯示出基金市場的強勁復甦態勢。其中,股票型基金新成立數量達到661只,發行規模3393.96億元,佔總發行規模的37.45%,創下2011年以來近15年新高。
對於港股,招商證券認為,短期來看,四季度先抑後揚。在缺乏增量利好的情況下,港股可能延續震盪態勢。然而,後續邊際利好因素有望累積,驅動港股上漲:以AI為代表的中國科技業蓬勃發展,不斷取得創新突破;中美關税問題有望得迎刃而解;中共四中全會討論“十五五”規劃,增量產業政策有望帶來預期改善、提振風險偏好;美聯儲降息預期持續強化,有利於外資流入港股。結構上,繼續重點推薦科技/AI及互聯網、有色金屬等方向。中長期展望更為樂觀。隨着供需格局改善,中國經濟週期有望迎來景氣拐點。科技產業的資本開支和研發投入將逐步轉化為企業盈利,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在美聯儲降息週期開啟後,中美政策"雙寬鬆"共振,南向資金和外資將持續流入。未來基本面改善,盈利預期上修疊加估值修復將驅動港股中長期上行,呈現慢牛趨勢。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日前將其對全球股市的評級上調至“有吸引力”,理由是人工智能(AI)支出有望提高生產率,而且政策環境有利。瑞銀告訴投資者,它已將“全球、美國、中國、新興市場和除日本外的亞洲股市上調至有吸引力”。瑞銀分析師還將2025年全球盈利增長預期從6.5%上調至8%,並預計明年將實現高個位數增長。 瑞銀將標普500指數2025年底目標點位上調至6900點,此前預測為6600點;將MSCI新興市場指數2026年6月目標位上調至1470點,理由是企業盈利預期改善。瑞銀繼續將科技作為其“全球首選行業”,並將中國科技股評級上調至最具吸引力,理由是“對中國科技領軍企業將人工智能貨幣化的能力越來越有信心”。該行預測,“2026年中國科技股每股收益將增長近40%”。
關於黃金後市,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最新觀點來了!與國際大行們集體看漲的樂觀情緒不同,橋水對黃金給出了較為獨特的觀點。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警告,若缺乏散户參與,金價在4000美元以上水平恐面臨需求不足。
橋水中國類貨幣資產負責人哈德森·阿塔在內部訪談時指出,當前金市關鍵在於西方高淨值投資者持續增持的可持續性。
Hudson Attar認為,如果西方投資者延續9月以來的大量配置,金價仍有上行空間,但市場所存在的尾部風險(例如美國通脹失控)可能改變情緒,如果市場不確定性下降,例如美國政府停擺結束、日本政局明朗、英國公佈財政預算案等,投資人對於黃金的投資需求暫緩,黃金市場或將難以支撐當前價格水平。
Hudson Attar預估,全球央行購金需求也許能支撐金價介於3000至3500美元之間,但4000美元以上的價格水平如果缺乏散户參與,市場需求恐不足以支撐這一價格。
公開資料顯示,橋水基金今年首季曾大幅增持黃金ETF-SPDR,第二季末持有規模達3.37億美元,佔其美股組合的1.36%。
當然,當下也有繼續看多黃金的觀點。德意志銀重要行研究分析師Michael Hsueh在最新報告中估計,隨着黃金價格上漲,黃金在全球“外匯+黃金”儲備中的佔比已從24%攀升至30%;與此同時,美元在全球“外匯+黃金”儲備中的佔比從43%降至40%;若要使其份額追平美元金價在現有持倉量不變的情況下需要升至每盎司5790美元。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