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基金火熱。上週公募基金新發市場新成立基金15只,總髮行規模達89.34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以絕對優勢佔據主導地位,4只產品募集規模達76.53億元,佔總發行規模的85.66%。
債券型ETF規模突破3200億元。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3日,全市場29只債券ETF總規模飆升至3207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內規模增長超120%。
債券ETF為投資者提供了不同券種和久期的配置工具,涵蓋短融、政金債、轉債、城投債、公司債、長期國債等。
資金繼續大幅流入債券型ETF,截至6月13日,債券型ETF上週資金淨流入138.24億元,債券型ETF在6月資金淨流入額超300億元,今年以來吸金超1168億元。
10只百億級債券ETF湧現,其中富國、海富通旗下產品規模超480億元,博時可轉債ETF規模也突破340億元。
債券ETF近一年表現亮眼。截至6月16日,鵬揚30年國債ETF、博時30年國債ETF近一年漲幅分別為14.82%、14.79%。博時可轉債ETF、海富通上證可轉債ETF、華夏基準國債ETF、國泰十年國債ETF、海富通10年地方債ETF、富國政金債券ETF等產品近一年淨值增長率均超6%。
2025年是信用債ETF大幅提速的一年。
年內信用債ETF密集上市,流通市值快速增長。
1月26日證監會發文稱要支持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並研究將信用債ETF納入債券通用回購質押庫,信用債ETF同步集中上市。3月21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文正式允許符合條件的信用債ETF產品試點開展交易所債券通用質押式回購業務。而後至5月末,多支已上市信用債ETF發佈可進行通用質押式回購交易的公告,從6月6日起正式可用於質押式回購交易。
受此影響,5月信用債ETF的申購量大幅提升,8支新上滬深公司債ETF流通市值從4月末的391億元大幅提升至649億元,環比增長66%。
對於信用債,華安證券認為,伴隨着資產荒行情的加碼,投資者對於票息資產的需求將持續提升,但流動性較弱的痛點始終會對投資造成阻遏,而信用債ETF作為解決流動性缺陷的良好工具,未來可能會成為更多投資者的選擇,其規模有望進一步增長。不過也需要注意,信用債ETF也同步放大的估值波動風險,市場走勢較弱時,投資者的贖回行為可能會導致ETF估值波動,甚至出現負反饋效應。觀點方面,當前市場中信用債ETF尚屬於稀缺品種,且持倉風格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投資者可以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產品,例如,考慮流動性管理可以選擇久期較短、流動性不弱的短融ETF,考慮信用下沉可以考慮城投債ETF或深市公司債ETF,如果考慮久期收益則可以考慮高等級長久期為主的滬市公司債ETF。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