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上漲,寒武紀一度大漲12%續創歷史新高,總市值突破4000億元,股價邁向千元大關;海光信息亦一度大漲超14%。
芯片ETF、半導體龍頭ETF、芯片ETF龍頭、半導體ETF、半導體產業ETF、科創芯片50ETF、半導體設備ETF、芯片50ETF、科創芯片ETF南方、科創芯片ETF博時、科創芯片ETF富國、科創芯片ETF國泰、半導體ETF南方、科創芯片ETF基金、芯片ETF易方達、科創芯片ETF指數、芯片ETF天弘、芯片50ETF漲超1%。
芯片ETF跟蹤國證芯片指數,30只成分股集合A股芯片產業中材料、設備、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等龍頭企業,其中包括中芯國際、寒武紀、長電科技、北方華創等。
半導體ETF產業跟蹤中証半導體行業精選指數,指數前十大權重股為中芯國際、寒武紀、北方華創、海光信息、豪威集團、瀾起科技、中微公司、兆易創新、長電科技、紫光國微。
科創芯片ETF緊密跟蹤科創芯片指數,涉及半導體材料和設備、芯片設計、芯片製造、芯片封裝和測試相關的公司,權重股包括寒武紀、中芯國際、海光信息、瀾起科技、中微公司、芯原股份、滬硅產業、恆玄科技、華海清科、思特威。
芯片ETF易方達聚焦AI芯片,權重股包括中芯國際、寒武紀、北方華創、海光信息等龍頭公司。
半導體上漲,消息面上,據WSTS,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460億美元,同比增長18.9%,充分彰顯行業景氣度。
機構表示,8月進入半年報業績披露期,從已披露半年報或業績預告的企業來看,受益AI驅動需求和國產替代加速,瀾起科技、海光信息等公司2025年上半年業績表現較好,營收、歸母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
中信証券認為,當前半導體週期仍處於上行通道,其中AI持續強勁,泛工業接棒消費電子也進入復甦階段。展望未來,AI仍將是半導體產業向上成長的最大驅動力,一方面雲端AI需求持續,另一方面終端AI應用有望加速落地,並且中國半導體廠商在後續AI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受益程度有望顯著提升,從上市公司的角度其投資邏輯具體可以分為兩條主線,其中雲端看國產替代,終端看下游增量。
方正證券指出,自主可控是半導體最強主線,從AI算力到製造再到封測,國產供應鏈正在加強配套。寒武紀擬定增不超過39.85億元投資大模型芯片/軟件平台,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沐曦重磅發佈基於國產供應鏈的旗艦GPU曦雲C600,摩爾線程則表示,與國內Foundry聯合開發FinFET工藝設計套件(PDK),開展GPU關鍵模塊的技術研發和流片驗證,並聯合國內封裝測試廠商,完成Chiplet與2.5D封裝(國產硅中介層)量產和測試。儘管當前國產AI算力芯片還處於追趕,伴隨產品持續迭代及供應鏈配套能力的逐步增強,市佔率有望逐漸提升。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