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報道,自2020年中印邊境爭議地區發生致命衝突後,兩國關係大幅惡化,有內地企業高層無法獲得印度批准簽證前往當地,包括在印度有業務的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01211.HK) +0.200 (+0.156%) 沽空 $6.30億; 比率 23.172% (002594.SZ) +0.410 (+0.369%) ,迫使比亞迪將董事會會議及高層業務交流活動安排在斯里蘭卡科倫坡、尼泊爾加德滿都,甚至遠在新加坡舉行。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指出,比亞迪印度區總經理Ketsu Zhang自離開位於印度清奈的分廠後,無法再獲批工作許可證。自2021年以來,Ketsu Zhang開始在比亞迪深圳總部辦公,並於今年遷至日本,由東京「遠距」監管比亞迪包括印度在內的亞太汽車市場銷售業務。
知情人士又指,今年3月,當時一個計劃前往深圳參加比亞迪經銷商大會的印度代表團,因包括比亞迪印度員工在內的多數參與者無法取得簽證,被迫縮小規模。報道提及,對製造業而言,在地管理非常重要,因需要快速決策、處理生產效率問題及建立社區關係。
印度貿易部長Piyush Goyal今年較早時曾表示,出於國家策略性利益相關考量,印度「不歡迎」比亞迪在當地投資。印度早前也拒絕比亞迪與當地公司合作建設10億美元工廠的計劃,令該公司無法通過在印度建立實質性製造基地來獲得進口電動車的減稅優惠。(hc/a)(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7-29 16:25。) (A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