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發表報告指,隨著港股市場接近三年高點,最近一些大市值公司的融資活動增加。理論上講,融資的快速上升可能表明估值過高,在2015年和2021年期間這確實可能是有用的信號。不過,本季度公佈的股權融資僅相當於香港市值的0.3%,仍遠低於2015/2021年的歷史水準(約佔市值的1%),因此該行認為近期的股權融資行為並不代表估值已見頂。
就股價影響而言,港股上市公司在股權融資後通常表現落後,而A股公司的表現更好。儘管如此,不同年份和行業的跑贏幅度差異較大:在市場情緒樂觀且大盤表現良好的年份(2019至2020年),募資的公司通常跑贏大盤,而按行業劃分,科技、基礎材料和工業公司在募資後通常跑贏同業。鑒於此,從近期進行股權融資的股票中選擇潛在跑贏標的的條件/標準是:(1)市場情緒相對樂觀,(2)A股,(3)硬體科技、基礎材料和工業行業的股票。
相關內容《大行》德銀升比亞迪(01211.HK)目標價至460元 去年業績符預期
在該行的分析中,該行研究了公司宣布股權融資後的股價表現。總體而言,在宣布股權融資後的12個月內,公司的表現與市場基本一致。A股上市公司一般在股權融資後跑贏大盤,但幅度不大,而對於港股(和ADR),跑輸大盤大多數出現在公告發佈後的首日。該行還注意到,不同年份的跑贏幅度差異較大–在市況良好的年份(如2019至20年)募資的公司往往大幅跑贏。該行在分析中未發現任何規模效應,即股權融資的規模對隨後的股價表現沒有任何實質性影響。
該行還分析了股權融資後,公司股價較行業同業的表現。有趣的是,科技、工業、銀行、能源、材料領域的公司在未來12個月通常跑贏同業,因為增量資金可能預示著未來盈利增長會更好(如通過投資擴大產能)。汽車和互聯網公司的歷史表現不一(可能因為樣本量較小),而其他行業的公司通常跑輸同業,因為投資者可能更擔心募資導致的稀釋影響。
該行提及,香港的股權融資目前超過回購。目前,香港的總回購收益率仍保持在0.5%的較高年化水準。但由於股價上漲和回購金額略有放緩,該收益率已下降。隨著股權融資增加,這使香港的淨回購水準不如以往。該行估計,目前的淨回購收益率已從前兩個季度的平均0.7%(年化)降至負0.5%。(da/u)
相關內容《大行》海通國際升小米(01810.HK)目標價至59.1元 維持「跑贏大市」評級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