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發表中國互聯網行業報告,中國已經透過多個具有成本效益的大型語言模型(不僅DeepSeek)展示了人工智能工程的效率,而中國仍處於擴展曲線的早期階段,面臨著算力限制和更嚴格的GPU管制風險,而較低的推理成本推動了更高工智能的採用率,這對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包括百度-SW(09888.HK) -3.350 (-3.815%) 沽空 $5.74億; 比率 37.702% 、阿里-W(09988.HK) +5.700 (+6.455%) 沽空 $19.29億; 比率 15.094% 及騰訊(00700.HK) +3.000 (+0.748%) 沽空 $10.83億; 比率 9.701% )有利。
該行指,除了DeepSeek外,字節跳動還發布效能堪比美國前沿LLM的「豆包-1.5-pro」,定價為每百萬輸入/輸出Token 0.11/0.28美元。1月28日,阿里巴巴發表「通義千問」旗艦版模型Qwen2.5-Max,宣稱性能超越DeepSeek-V3。
相關內容《大行》大摩:DeepSeek或意味重新定義全球AI企業競爭格局 開啟效率驅動進步新時代
大摩指,行業縮放曲線仍處於早期階段;中國面臨運算限制,市場擔心中國具有成本效益的大型語言模型將導致美國減少GPU 出口,但該行認為,美國科技領導者將繼續其高額GPU投資計劃,同時將DeepSeek的工程效率複製到其的AI架構中,以假設美國仍處於擴展曲線的早期階段,那麼未來將開發出更聰明的模型(而非成本更低的類似模型)。因此,在中美人工智能競賽的爭論中,中國仍面臨運算限制,以及美國加強GPU出口管制(可能包括H20)的風險。
該行認為較低的訓練/推理成本可推動更快的創新、可用性和採用,這對BAT有利。該行預計在中國2C(to customer,面向消費者)應用將引領2B(to Business,面向企業),這有利於騰訊,並將潛在的突破(如在微信中推出AI功能)視為催化劑。
作為最大的超大模型供應商,大摩料阿里也是受益者,它託管了大多數LLM(包括DeepSeek)和自主開發的開源LLM,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料AI收入三位數增長可推動其外部雲端收入兩位數字增長。百度是全人工智能為策略的先驅,估計人工智能將推動其2024年第四季和2025年雲端收入加速成長。(wl/da)(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2-03 16:25。)
相關內容《大行》摩通:DeepSeek引發六大AI投資領域 垂直應用首選阿里、騰訊及小米等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