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港通訊> 巴克萊研究團隊發表新興市場經濟與策略展望研究報告,上調全球及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報告指,美國聯儲局寬鬆政策、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市場波動性減退,為新興市場資產提供有利條件。但由於新興市場信貸估值偏緊而且各國貨幣政策周期步伐不一,資産選擇及一些特殊因素將成為影響投資收益的關鍵因素。
2025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呈現不均衡而且波動加劇的趨勢。受美國新關稅政策(及政策預期引發的貿易活動前置)影響,大多經濟體季度環比增速出現大幅震盪。但基於上半年平均增長率來看,全球經濟整體韌性超出預期,因此我們上調對各地區的增長預測。
目前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1%(較此前上調0.4個百分點),2026年增速為2.8%。
具體地區調整如下:將美國2025年增速預測上調至1.9%(提高0.6個百分點),2026年升至2.0%(提高0.7個百分點);歐元區2025年上調至1.3%(提高0.5個百分點),2026年上調至1.0%(提高0.2個百分點);中國2025年經濟增速預測上調至4.5%(提高0.5個百分點),2026年維持4.0%不變;日本2025年上調至1.2%(提高0.4個百分點),2026年上調至0.7%(提高0.2個百分點);英國2025年微調至1.2%(提高0.1個百分點),2026年保持1.3%不變。
整體而言,新興市場地區在面對美國進口關稅時展現出的經濟韌性,令巴克萊上調經濟增長預測——這受惠於第二季度GDP數據好於預期,也因為出口可能因貿易限制帶來的結構性拖累而放緩。
另外,對新興亞洲10個主要經濟體在2025年的GDP增長預測的簡單平均值目前為 4.0%,相比6月時的3.3%有顯著提升。
整體而言,對新興亞洲10個主要經濟體在2025年的CPI通脹預測的簡單平均值目前為 1.4%,略低於6月時估算的1.5% ——但相比2024年的2.2%,顯示明顯的降溫趨勢。
對於中國市場展望,在信貸市場:「反內捲」政策(鼓勵企業更加關注營運改善、産品開發、創新,並減少對價格競爭的依賴)進一步證實推動高質量增長的政策重點。巴克萊認為,這對平台型企業的信用影響可能較為複雜;而上游大宗商品相關的信用資産則可能受惠於國內價格穩定的預期。同時認為,將受惠於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的房地產開發商、質量較高的澳門博彩類信用資産具有投資價值。看好交易利差較大的TMT(科技、媒體和電信)信貸資産,或那些擁有强勁資産負債表的企業。
(SY)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滙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