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阮國恒今日(10日)表示,自從去年開始推進「跨境徵信互通」的業務試點,並於今年4月起,結合已上線的「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應用,優化試點安排,在流程上加入了驗證平台的步驟。強調在早前試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金管局與人民銀行已決定,將跨境徵信互通業務試點「常規化」。
阮國恒表示, 驗證平台運用區塊鏈技術和數據代碼(hash values)進行文件驗證,讓銀行可快速、安全地驗證用戶自主攜帶的數據。自從驗證平台於2024年5月推出以來,已服務超過10家銀行和徵信機構,支持銀行辦理開立帳戶、匯款和借貸等業務。驗證平台於今年4月更加成功與商業數據通(CDI)對接,為CDI成員機構提供更便捷的接入方式。
阮國恒指,驗證平台的技術設計具備高度開放性,可支持不同行業和領域的數據源和用家,亦可根據個別應用場景的需要,上線更多的數據種類。現時,驗證平台覆蓋的數據除了信貸報告,還支援稅務資料、認識的客戶(KYC)文件,甚至是與學歷相關的不同類型的個人和企業數據。
他又指,試點計劃至今已取得顯著進展,成功在不同場景之下,跨境傳輸不同類型的企業及個人數據。在信息南向傳輸往香港方面,香港銀行成功獲取具有高度認受性的人民銀行信用報告,協助審批了超過2.6億港元的貸款,當中包括企業貸款、個人信貸、房屋按揭等實際場景。
至於北向傳輸方面,看到對信貸資料的需求也非常殷切,而香港業界亦都完成了多個試點個案,協助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港資企業,以及在深圳工作的港人,獲取內地銀行貸款。
阮國恒表示,在之前的試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金管局與人民銀行已決定,將跨境徵信互通業務試點「常規化」,支持業界將現階段試點成果「產品化」,推出以市場為本的跨境徵信解決方案。同時,金管局將繼續與內地相關部委共同協作,優化「跨境徵信互通」和驗證平台,便利香港銀行向在港的內地居民及企業審批貸款。
阮國恒指,會推進驗證平台在數據源和數據種類、大灣區內覆蓋範圍,以及客戶體驗和介面等多方面的提升與擴容。 期望業界可以因應實際需要,持續推廣以及不斷完善跨境徵信方案及跨境數據應用。(hc/u)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