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信証券公眾號發文,持股還是持幣過節?這幾乎成了每次長假前,必然經歷的一輪“精神內耗”。特別是經過今天的大漲,很多人更猶豫了。其實沒必要糾結這個命題,因為它沒有標準答案,完全是因人而異。
A股歷史上,在趨勢性上漲行情中,一共有3次站上3800點。一次是2007年的6124點牛市、一次是2015年的5178點牛市,再一次就是當下。在歷史規律面前,做出賣出決定,終結一筆交易,應該滿足以下幾種場景:一是達到了收益預期,落地為安;二是你自己變了,比如急用錢了、承受不了風險了、找到更好的標的了;三是基本面“變質”,屬於支撐整個投資邏輯的底層崩塌;四是價格跑得太快,脱離了價值,也就是我們説的估值“泡沫化”。
近一年,A股主要指數經歷了強勢觸底反彈、也迎來了難得的慢牛行情,漲幅也是全球領跑,創業板指漲超70%、科創50更是接近上漲100%。目前看,主要指數動態市盈率普遍處在歷史50%分位上下,遠低於美股的80%以上位置,中國資產還算不上貴。從行業看,估值只是分化,體現為局部高位、大部分低位。
希望大家對於自己的每一筆決策都能定心、定神,不為情緒買單,在慢牛行情中,相信價值、掌握規律、擁抱變化,享受時代紅利。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