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局提出檢討「同區7年樓齡」的收購價機制,市建局行政總監蔡宏興在報章撰文強調,有關舉措並非「發窮惡」,而是因時制宜,維持市區更新長遠可持續性。因香港過去十年,每年多逾500幢私人住宅樓宇樓齡已達到50年,是同期重建樓宇數量的三倍多,須設法加快整體的重建速度。
他解釋,市建局的「同區7年樓齡」收購機制較私人發展商優厚,如土瓜灣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收購呎價,較項目附近舊樓住宅成交呎價高出超過一倍,故舊樓業主傾向等待市建局收購,不願接受私人發展商的收購提議,嚴重拖延舊區更新工作,亦令私人收購成本增加,造成土地及房屋價格上升的惡性循環。
他表示,市建局截至今年3月底的資產淨值436億元,若沿用現時收購補償政策,沒有持續恒常的「活水」流入,最壞情況下是未來五至十年將耗盡淨資產。(jl/d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