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发表港股及A股市场报告表示,总结今年上半年业绩,双重盈利驱动,对应仍偏疲弱的内需。该行指香港市场方面,企业於今年上半年营收及盈利增长分别放缓至-1.2%和+3.9%(2024年上半年为+1.9%及+4.7%)。相对市场预期,2025年上半年度有约六成的港股公司业绩不及分析师一致预测,高於A股市场的26.7%。上游行业的转机与TMT(科技、媒体及电信)持续增长加速A股盈利复苏,需求不足压制消费与内银盈利,汽车业则在价格战下盈利显着下滑。
该行指,A股业绩意外加速,虽然在疲弱的国内需求下,收入按年增长持平,但净利润按年增速由2024年上半年的-0.1%,至2025年上半年快速回升至+2.5%,主要由上游行业带动。因此,制造业亏损企业占比由2025年一季的13%迅速降至第二季的11.4%,惟此改善仍不足以扭转中国的「通缩螺旋」。
相关内容《大行》中金对中资科网股投资评级及目标价(表)
「双线驱动」:上游业与TMT强势。受惠於2024年上半年的低基数、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水泥、有色金属)、原材料成本回落(钢铁)、产品结构升级(钢铁),材料(钢铁至建材)及造纸等板块於2025年上半年实现稳健盈利复苏;金铜价格飙升亦利好紫金矿业(02899.HK) +0.500 (+1.845%) 沽空 $5.11亿; 比率 31.791% 等有色金属企业。
TMT方面,受惠於监管放松及强劲的产品管线(如《哪吒2》上映),网游(完美世界(002624.SZ) +0.070 (+0.447%) )与影视(光线传媒(300251.SZ) -0.570 (-2.994%) )的盈利改善。同时,AI驱动的全球科技上行、「国产化」趋势,以及产品升级,持续推动电子(寒武纪(688256.SH) -75.000 (-5.068%) 、工业富联(601138.SH) +0.360 (+0.668%) )、通信设备(中际旭创(300308.SZ) +42.190 (+10.987%) )、计算机(海康威视(002415.SZ) -0.740 (-2.415%) )的盈利,尤其在美国加徵关税後,前置需求被进一步催化。
除了这两条主线,政府刺激政策亦推动机械设备、国防及家电板块在2025年上半年盈利扩张;非银金融企业亦受惠於股市繁荣业绩改善。此外,大部分本港上市互联网平台在今年上半年亦录得理想业绩,主要由新业务收入增长带动(快手(01024.HK) +0.250 (+0.348%) 沽空 $7.56亿; 比率 36.498% 、阿里巴巴(09988.HK) -0.600 (-0.445%) 沽空 $22.83亿; 比率 16.172% )。
相关内容《大行》里昂:补贴战令京东(09618.HK)及阿里(09988.HK)次季即时零售业务亏损100亿人币
「内需型行业」仍是拖累。相对地,产能过剩及内需不足,继续拖累煤炭、房地产及广义消费(家电除外)的盈利增长。虽然银行在2025年第二季由亏转盈,但业绩仍受制於信贷投放增速偏弱及息差收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出口保持强劲,汽车行业在第二季因价格战,盈利动能显着降温。(wl/j)(港股报价延迟最少十五分钟。沽空资料截至 2025-09-03 16:25。) (A股报价延迟最少十五分钟。)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