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於汇思发文称,将於下周公布「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的摘要说明,文件会阐述金管局接受和处理牌照申请的安排。
他指,稳定币作为新兴的支付工具,并通过监管而逐渐进入传统金融体系,有积极的意义,公众对它的功能和发展前景感兴趣并有所期待,正常不过。但是有必要防范市场和舆论过度炒作,最近有一些现象值得关注。
相关内容《大行》国金证券列出香港稳定币三组「沙盒」参与方对比(表)
一是过度概念化。围绕稳定币的讨论容易集中於其对传统金融特别是支付体系的颠覆作用,但是一旦要由虚入实,从概念和理论层面转到应用场景和具体安排,就出现明显落差。以香港的经验为例,至今已经有数十家机构主动接触金管局团队,有的明确表示有意申请稳定币牌照,有的属於初步探路性质。
他表示,总结这些接触的经验,很多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如提出要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Web3.0发展、提升外汇市场效率等愿景,但缺乏实际的应用场景,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和落实计划,更遑论具备管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一部分能提供应用场景的,机构本身却缺乏发行稳定币的技术和管控各类金融风险的经验和能力。参与稳定币可以有多种模式,对於这类机构而言,较实际的做法似乎是与其他稳定币发行机构合作,提供应用场景,而非追求作为发行主体。
他指,更值得关注的是泡沫化趋势。近期随着稳定币概念的热炒,市场出现了过度亢奋的情绪,一些上市公司,不管本业与稳定币或者数码资产是否相关,只要宣称有意开拓稳定币业务即「点石成金」,股价即应声上涨、股票交易量大增之余,公司知名度亦得以大大提升。
相关内容《大行》平安证券:香港布局稳定币 料形成「美元稳定币对接国际市场+港元稳定币连接内地」双轨监管格局
他指,当局早前已明确表明,在初阶段充其量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换言之,失望者不在少数。而即使取得牌照,基於当局希望稳步发展的考虑,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对公司短期盈利的贡献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希望投资者在消化市场「利好」消息时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
此外,当局注意到最近已经出现了借推销数码资产和稳定币进行的诈骗行径,令民众蒙受损失。《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按照条例规定,自生效日起,向香港公众宣传推广任何无牌稳定币,均属违法。希望市民提高警觉,以免误堕法网;这段时间如果有人向市民宣传推广无牌稳定币,亦必须保持警惕。
(ha/da)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