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驅動的市場狂熱中,投資人最關心 AI 的真實價值及市場是否過度定價」議題,高盛 (GS.US) 宏觀策略團隊在最新研究報告中給出宏觀視角示警說:「美股或許已提前透支 AI 大部分潛在收益。」
高盛從宏觀經濟頂層算起,並提出核心結論稱 AI 相關公司自 ChatGPT 推出以來市值飆逾 19 兆美元,已經達到甚至超越高盛對 AI 未來資本收益現值的基準估算 (約 8 兆美元)。這意味著市場定價已大幅領先經濟實際影響,投資人需警惕估值過高風險,尤其當經濟或 AI 投資熱潮轉向時。
高盛的「宏觀收益天花板」計算是基於生產力提升預期,若 AI 推動美國生產力 10 年內提升 1.5 個百分點,由此產生的未來資本總收入「現值」(PDV)基準約為 8 兆美元,而合理區間 5 兆至 19 兆)。若勞動力未被永久取代、利潤份額穩定,企業獲利將永久提高約 15%,股價成長應等於這部分額外利潤的折現值,但因過渡期限制,增幅會低於長期水準。
高盛指出,問題在於市場定價早已「遙遙領先」,光是半導體和 AI 模型開發商兩類企業市值增量已超過 8 兆美元,與高盛基準預測持平,且所有 AI 相關上市公司市值增量更達 19 兆美元。
不過,高盛強調,儘管估值高企,但尚未達到泡沫水準。宏觀視角揭示的是系統性風險。即使一家公司估值合理,整體加總起來則可能超越經濟承受上限。
高盛也提醒投資人警惕兩種認知謬誤,並稱「即便最終收益處於估算低端,以往如 1920、1990 年代的創新繁榮期,市場也曾為未來利潤支付過高溢價。」
對投資人而言,當前必須更加審慎評估 AI 投資風險報酬比,重點在於經濟週期變化與 AI 投資熱潮永續訊號。在目前高估值環境下,基本面一旦轉折,市場調整幅度恐超出預期。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