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汽車業突遭重擊,鋁業巨頭 Novelis(NVL.US) 位於紐約州工廠因火災停產,預計恢復時間延至明年初。這家承擔全美約 40% 汽車用鋁板供應的核心廠商停擺,直接打亂了福特等主要車廠的生產節奏,也讓美國鋁供應鏈的脆弱性暴露無遺。
被譽為「萬能金屬」的鋁,對現代製造業意義非凡。鋁的輕量化、高強度、耐腐蝕等六大核心優勢,使之成為汽車、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的關鍵材料,尤其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鋁的價值更為凸顯,電池包本身重量高達 400-600 公斤,車身減重對提升續航至關重要。
研究顯示,車重每減 10%,續航可增 6%-8%,鋁製零組件比鋼輕 30%-50%,特斯拉 Model 3 憑藉高鋁材占比的一體化壓鑄技術,車身減重 200 公斤,續航直接提升 50 公里。我
中國工信部已提出,2030 年單車用鋁目標將達 350 公斤,鋁的「戰略含金量」持續攀升。
然而,這樣重要的金屬,美國自身供應卻極度乏力。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原鋁產量 7181.62 萬噸,中國以 4338.5 萬噸佔比 60.41%,連 24 年蟬聯第一,美國原鋁產量僅 67 萬噸,不足全球 1%,甚至不及中國的六十分之一。
回溯歷史,1980 年美國原鋁產量曾達 465.4 萬噸冠居全球,如今卻大幅萎縮,癥結在於鋁產業鏈的兩大命門——鋁土礦與電力。
美國鋁土礦儲量僅約 2000 萬噸,全球已探明 291 億噸,幾乎無法支撐原鋁生產,而電解鋁又是「電老虎」,每噸需耗電 1.3-1.5 萬度,能源成本佔生產成本 40%-50%。
美國每噸鋁電力成本達 550 美元,遠超加拿大、中國等國,導致原鋁廠商喪失競爭力。在此背景下,美國轉向再生鋁「續命」,通過回收廢鋁生產,能耗低、成本低。
2023 年美國再生鋁產量 331 萬噸,遠超原鋁,成為供應主體,Novelis 正是全球最大鋁回收商之一。
但即便如此,美國仍有四成的鋁依賴進口,廢鋁來源亦需海外補給。
為振興鋁業,川普政府選擇「加稅」老路,今年先將鋁進口關稅從 10% 提至 25%,4 個月後再加碼至 50%,並取消加拿大、墨西哥等盟友的豁免,但業界並不買賬。
美國鋁業協會指出,產業衰退的核心是電力供應緊張與成本高企,而非關稅。
更諷刺的是,AI 行業正搶奪新增電力,電網負荷已近極限,加上關稅豁免廢鋁進口反而加劇廢鋁資源競爭,推高本土鋁價,抑制下游需求。
有鋁礦企業執行長直言:「關稅會扼殺美國鋁需求,與重振產業目標背道而馳。」
這場鋁供應危機,也折射出全球產業格局的變遷。中國雖以 60% 的原鋁產量領跑,卻面臨資源弱點,鋁土礦儲量僅佔全球 2.3%,進口依存度超 50%,主要依賴幾內亞跟澳洲。一旦這些地區出現政治動蕩或航運危機,供應鏈風險同樣不容小覷。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