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人工智慧(AI)的資本熱潮存在泡沫嗎?國際貨幣基金(IMF)與英國央行幾乎同時向全球投資者發出罕見警示:AI 帶來的資本熱潮正推動科技股估值快速攀升,市場情緒高漲,但脆弱性和風險也在累積。
兩家機構均認為,美股的估值水準和結構性集中度接近歷史高峰,一旦預期逆轉,可能引發劇烈調整。
IMF 總裁喬治艾娃周三(8 日)在華盛頓演講中表示,全球股價在投資人對 AI 提升生產率潛力的樂觀情緒推動下飆漲,但金融狀況可能「突然轉向」,當前估值正逼近 25 年前網路熱潮的水準,如果市場發生劇烈回調,將拖累全球經濟成長。
英國央行金融政策委員會也表達類似擔憂。英國央行在最新季度報告中稱,美國股票市場在若干指標上顯示估值過高,尤其是集中在 AI 相關科技公司。
英國央行說,美股標普 500 指數中前五大科技企業——蘋果 (AAPL.US) 、微軟 (MSFT.US)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亞馬遜 (AMZN.US) 與輝達 (NVDA.US) ——合計市值比率約 30%,為 50 年來最高紀錄;這種高度集中使市場在 AI 預期降溫時特別容易受到衝擊。
過去一年,美股上漲主要由 AI 概念催動。輝達股價在過去半年近乎翻番,微軟、亞馬遜和 Alphabet 的市值屢創新高。
《彭博》的數據顯示,標普 500 指數的「預估本益比」約 22 至 23 倍,高於長期平均水準的約 17 倍。分析師說,與網路泡沫時期類似,市場再次被「生產力革命」敘事所支配。
然而,部分經濟學家提醒,這種敘事並非沒有風險。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 Adam Slater 表示,AI 主題具備典型泡沫跡象,包括科技股價格快速上漲、科技股佔標普 500 指數權重約 40%。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