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資本市場格局迎來重大轉折。截至上周五 (25 日) 收盤,輝達(NVDA.US) 以 4.24 兆美元市值登頂全球企業之巔,微軟 (MSFT.US) 以 3.8 兆美元緊隨其後,而曾經長期佔據市值王座的蘋果 (AAPL.US) 則滑落至 3.19 兆美元,較微軟相差近 6000 億美元,較輝達更是落後逾 1 兆美元,這一數字標誌著蘋果正式退出全球科技企業第一梯隊,市值王的地位在持續十五年後宣告終結。
回溯歷史,蘋果市值曲線長期壓制微軟與輝達,直至今年出現戲劇性逆轉。2010 年 5 月,蘋果以 2200 億美元市值首次登頂全球,彼時微軟市值為 2190 億美元,輝達僅 83 億美元,此後十餘年間,蘋果市值如同坐上火箭,2011 年超越埃克森美孚奠定霸主地位,2018 年成為首家兆元市值企業,2020 年突破 2 兆元,2023 年更創下 3 兆里程碑,
目前市值對比揭露出殘酷現實,蘋果不僅被微軟反超,更被輝達甩開逾兆美元差距。這個數字相當於兩個阿里巴巴、三個網易與三個京東的市值總和。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 2024 年 12 月數據,蘋果市值已蒸發 6000 億美元,而同期輝達憑藉 AI 算力優勢持續擴張,微軟亦在雲端運算領域穩定成長。
資本市場表現折射出企業策略得失。在生成式 AI 浪潮席捲全球的背景下,「七巨頭」中的亞馬遜、Alphabet、Meta、微軟、輝達和特斯拉均已深度佈局 AI 賽道,唯獨蘋果顯得步履蹣跚。
儘管蘋果早在 2023 年便啟動「Ajax」大模型專案並發布部分研究成果,但核心產品 Apple Intelligence 不僅上線延遲,實際體驗亦未達市場預期。
最新 LiveBench 大模型評測名單顯示,Google、OpenAI 及中國科技企業佔據前列,蘋果再度缺席。
專家指出,蘋果 AI 策略落後源自於管理階層分歧與策略搖擺。更深層原因在於「賈伯斯缺位」,現任執行長庫克主導的經營策略更著重商業化落地而非顛覆式創新。這種保守路線雖鞏固蘋果在消費性電子領域的既有優勢,卻使其在 AI 革命中陷入被動。
此外,儘管坐擁 2570 億美元現金儲備,蘋果仍未能突破 AI 產品化的關鍵瓶頸,暴露出戰略決策層的深層焦慮。
這場市值排名賽的背後是科技業權力格局的重建。當輝達以 AI 算力壟斷登頂,微軟依托雲端運算穩紮穩打時,蘋果亟需在維持硬體優勢的同時,找到通往 AI 時代的破局之路。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