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持續發酵,《彭博資訊》周二 (15 日) 報導稱中國航空業已採取實質反制措施,暫停接收波音(BA.US) 新交付的客機,並停止採購美國航空設備及零件,此舉直指美國政府近期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的政策。
知情人士透露,關稅政策直接導致波音飛機採購成本激增超過一倍,迫使中國航空公司暫停接收新機。此外,針對先前已簽署租賃協議的波音機型,中方正評估是否允許在反制措施生效前完成交付,目前約有 10 架波音 737 Max 客機處於待交付狀態。
市場對此反應迅速,波音在周二挫跌 2.36% 至每股 155.52 美元,今年迄今下計 12.14%%。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航空市場之一,其採購禁令將對波音未來業績造成顯著衝擊,尤其在新機型 737 Max 復飛後亟需重建市場信心的背景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官方尚未正式發布書面文件確認禁令細節,但知情人士強調,當前措施屬於臨時性反制手段,不排除後續根據貿易談判進展調整政策。同時,為緩解國內航空公司營運壓力,相關部門正研究針對租賃波音機隊的專案補貼方案,以平衡短期成本上升與長期航線規劃需求。
波音的 737、777 和 787 等機型,一直是中國航空公司的主力,在 2018 年的鼎盛時期,波音是對中國出口最大的美國公司,中國是其最重要的出口市場。美國製造的灣流公務機,也在中國高端商務航空市場具有重要地位。
在發動機方面,美國通用航空航太、普惠、霍尼韋爾等都有很高的市佔率,中國每年還從美國大量進口關鍵航材,例如高溫合金葉片、航空電子設備及複合材料結構件,用於整機維護及維修。
中國民航市場對波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3 月,中國共有 14 家航空公司全波音機隊運營,包括山東航空、上海航空、昆明航空等區域性航空公司,廈門航空和海南航空的波音機隊佔比更分別達到驚人的 90.2% 和 84.5%。這種高度依賴不僅體現在存量市場上,更延伸至增量需求。2025 年至 2027 年間,僅中國國航 (00753-HK) 、中國東航 (600115-CN) 、南方航空 (600029-CN) 就計畫接收多達 179 架波音飛機,涵蓋 737MAX、787 夢幻客機等主力機型。
然而,美國政府近期推行的關稅政策正打破這種平衡。自 2025 年 4 月 10 日起,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 125% 關稅,其中涉及航空器的稅率從原有的 1% 至 5% 驟升至 126%-130%。這項調整直接導致波音飛機採購成本翻倍成長,迫使多家航空公司延後接收計畫。
吉祥航空原定在三周後接收的 1.2 億美元波音 787-9 客機因此擱置,南方航空更是在政策生效次日緊急叫停旗下 10 架波音 787-8 機隊的出售程序。
此外,供應鏈體系的脆弱性在這場貿易戰中暴露無遺。波音在中國擁有 35 家直接供應商,其 787 夢幻客機的方向舵便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生產。這種跨國協作模式如今遭遇雙重打擊,一方面,中國製造的零件出口面臨更高關稅壁壘,其次是美國本土航空製造業同樣深受原物料漲價困擾。美國鋁業協會數據顯示,光是航空級鋁材一項,關稅政策將推高波音生產成本約 15% 至 20%。達美航空已率先回應,宣布今年僅接收空中巴士飛機且拒付額外關稅。
面對突如其來的市場變局,中國航空公司正積極調整因應策略。短期來看,租賃模式成為重要替代方案。
某國營航空公司高層說:「正在評估將原定購機預算轉向經營性租賃的可行性。」
中長期來看,訂單天平逐漸向空中巴士與國產大飛機傾斜。中國商飛的國產 C919 去年已交付國內三大航空公司 12 架,預計今年年產量將突破 30 架。
歐洲廉航瑞安航空說:「若 C919 定價合理,我們將成為首批買家。」
這場貿易戰的影響早已超越企業層面。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警告稱,單邊關稅將顛覆延續半個世紀的航空航天自由貿易體系,最終恐導致全球供應鏈重建。波音執行長 Dave Calhoun 也說道:「我們正與各方密切溝通,尋求既符合法規又能維持商業連續性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中國工信部正加速推進航空產業鏈本土化進程,某核心系統供應商負責人透露「替代方案研發已取得關鍵突破」。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