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在他的「最後一封股東信」中,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建議:「找到對的榜樣,然後效仿他們。你可以從湯姆 · 墨菲(Tom Murphy)開始;他是最好的榜樣。」這項公開讚譽,將這位低調的管理大師推向了聚光燈下。
巴菲特公開稱讚:「墨菲在經營企業方面教給我的東西比其他任何人都多。」墨菲,正是巴菲特眼中的「管理異類」——一位罕見地將「卓越運營」與「精準資本配置」完美結合的長跑式勝利者。
墨菲最傳奇的事蹟,發生在他擔任 Capital Cities 執行長期間,該公司最初只擁有五家地方小電視台的「舢板」,規模為當時媒體霸主 CBS 的 16 分之 1。然而,在墨菲的帶領下,Capital Cities 最終的價值竟是 CBS 的三倍。
1986 年,墨菲以驚人的「小魚吃大魚」之姿,收購了美國廣播公司(ABC),巴菲特本人也提供了 5 億美元的關鍵支持。這筆交易成為資本史上的經典案例,不僅讓巴菲特的投資獲利豐厚,也體現了墨菲在嚴格紀律下的資本運作能力。
在墨菲掌舵的 29 年裡,投資 Capital Cities 的資金實現了 204 倍的增長,年複合收益率高達 19.9%,遠超同期標準普爾 500 指數。
在當前商業社會普遍充斥著「規模焦慮」和「過度擴張」的背景下,墨菲的經營哲學顯得尤為珍貴。他的成功不靠科技、不靠重資產,而源於對文化和紀律的偏執追求:
極致專注,絕不貪多: 拒絕多元化和追逐熱點,墨菲一生只專注於媒體產業。他認為多元化只會讓管理者分心。
成本自律,文化為根: 節儉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而非一時的工具。墨菲堅持打計程車出席會議、砍掉總部「豪華房車文化」,將節儉內化為資本效率。
極度去中心化: 總部精簡,權力下放給最懂業務的人,相信人性的自驅力,形成清晰、高效的治理結構。
以身作則,領導即文化: 墨菲的管理最高境界是「你自己就是文化」,他通過自身的務實、克制,構建了企業長期主義的基石。
長期主義,拒絕短期炒作: 墨菲擔任 CEO 長達 30 年,不迎合資本市場,不講「戰略故事」,只靠真實的現金流和紀律贏得馬拉松式的勝利。
巴菲特藉由推薦墨菲,向世人傳達了一個核心訊息:企業的終極競爭力,不在於炒作或野心,而在於極致的理性、紀律和管理者的高尚品格。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墨菲所代表的「極簡、克制、理性」精神,正是未來企業最需要的品質。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