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蘋果 (AAPL.US) iPhone 17 系列新機需求旺盛,加上高盛 (GS.US) 最新研究報告證明交貨週期延長,市場對蘋果「超級週期」預期升溫,帶動亞洲供應鏈企業股價集體走強。
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數據,iPhone 17 系列上月在美中兩地開賣前 10 天銷量,較 iPhone 16 同期成長 14%。該機構資深分析師張萌萌指出,基本款憑藉高性價比成為吸引消費者的關鍵因素。
高盛分析師 Michael Ng 團隊進一步驗證這一趨勢,認為 iPhone 17 需求有望超越 i16,並列舉三大支撐依據:更長交付週期、更高產能規劃及營運商積極回饋。
具體來看,全球市場 iPhone 17 開放訂購 33 天內的平均交付週期達 24 天,較 2024 年同期 iPhone 16 的 20 天顯著延長。
分機型而言,基本款交付時長明顯超過 iPhone 15、16 同檔機型,Pro 與 Pro Max 機型略長於 iPhone 16 對應版本,而 iPhone Air 初期雖交付短於 iPhone 16 Plus,但目前已實現反超。
在區域表現上,美國、英國、印度、日本及中國香港市場的 iPhone 17 交付週期均超過去年同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市場因部分消費者轉向其他 iPhone 17 機型,Air 款交付雖現延遲,但其餘機型週期仍穩固超越去年水平,
不過,高盛提示這些數據很可能因需求轉移而存在一定高估情形。
基於強勁需求預期,高盛上調蘋果業績展望。Michael Ng 預估,受 iPhone 銷量年增 10%、Mac 增加 12% 推動,蘋果 2025 財年第四季營收與每股盈餘將超預期,毛利率料將達 46.5%(含約 11 億美元關稅成本)。同時,高盛也將蘋果 2025 至 2027 財年每股獲利 (EPS) 預期平均調高約 3%。
消息提振下,蘋果亞洲供應鏈企業股價應聲上漲。立訊精密、LG 顯示器、LG 伊諾特、鴻海等超半數營收依賴蘋果的核心供應商,自 9 月 9 日 iPhone 17 發布以來股價漲幅均超 20%。儘管市場對供應鏈估值存疑,但在蘋果股價創新高帶動下,此輪漲勢可望延續至年底。
但是否標誌著「iPhone 超級週期」開啟仍存在不確定性。高盛分析師指出,當前需求強勁雖顯著,但超級週期的最終確認需更持久的市場驗證。從消費者對基本款的熱情,到供應鏈的正面回饋,蘋果正站在新一輪成長的關鍵節點,後續表現將持續牽動市場神經。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