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周二 (2 日) 公布第二季交車量達 38.4 萬輛,雖優於市場最悲觀預期,仍較去年同期減少 14%,連續第二季出現年減,突顯該公司正面臨全球競爭加劇與政治風險交織的壓力。儘管如此,中國市場 6 月交車量首度出現年成長,為其在亞洲帶來一線曙光。
截稿前,特斯拉 (TSLA.US) 周二早盤股價上漲 1.15%,每股暫報 304.17 美元。
交車連兩季年減 分析師看法分歧
根據特斯拉公告,2025 年第二季共交車 384,122 輛,略低於華爾街平均預期的 387,000 輛,但優於部分分析師私下預估的「最悲觀情境」。生產量為 410,244 輛,略高於交車數,去年同期交車 443,956 輛,年減幅達 14%。今年首季交車年減 13%,這讓特斯拉全年能否實現銷售成長蒙上陰影。
特斯拉並未公布各車款或區域的詳細銷售分布,但指出 Model 3 與 Model Y 生產共達 396,835 輛,交車則為 373,728 輛,顯示這兩款主力車仍占大宗。不過新車開發進度落後,加上競爭品牌如中國比亞迪 (01211-HK)、小米(01810-HK) 與美國通用汽車 (GM.US) 等推陳出新,特斯拉的產品吸引力正逐漸被稀釋。
儘管部分投資人認為第二季交車數可能已見底,然而若要避免年度交車量下滑,特斯拉下半年需補回逾 11 萬輛的缺口,挑戰仍在。
中國市場初露曙光 新能源車銷量強勁
根據中國乘聯會資料,特斯拉上海廠 6 月出貨量達 71,599 輛,為 2025 年首見年增,單月亦成長 16%。中國政府近期針對智慧駕駛技術釋出更多規範,有助特斯拉擴大其自動駕駛技術部署,增加競爭優勢。
不過在中國這個價格戰激烈的市場,特斯拉仍面對來自在地品牌的龐大壓力。報告指出,特斯拉許多大型美國客戶已大幅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特斯拉未來在地化策略及市場布局將成關鍵。
馬斯克政治爭議升溫 再增市場變數
除了市場競爭,特斯拉也深受政治因素影響。執行長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關係惡化,近日更因批評政府預算案而再掀爭議。該法案若通過,可能削減電動車補貼,對特斯拉銷售構成實質影響。
此外,馬斯克曾領導川普政府內縮編聯邦機構的「政府效率部門」(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簡稱 DOGE) ,也因政黨立場與移民爭議遭遇反彈。市場觀察人士指出,這些非商業性風險,恐進一步干擾投資人信心與品牌形象。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