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板塊迎來上漲,百濟神州漲超7%。
ETF方面,今日醫藥股霸榜漲幅榜。標普生物科技ETF、港股創新藥ETF、港股通創新藥ETF、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納指生物科技ETF漲超3%;港股通醫療ETF富國、恆生創新藥ETF、港股通創新藥ETF、港股通醫藥ETF、港股通創新藥ETF南方、港股創新藥ETF鵬華、恆生生物科技ETF、恆生創新藥ETF、恆生醫療ETF、恆生醫療ETF基金、恆生醫藥ETF、恆生央企ETF、香港醫藥ETF、恆生醫療ETF、港股創新藥精選ETF跟漲。
消息面上,百濟神州公告稱,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為275.95億元,同比增長44.2%;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1.39億元。主要得益於自主研發產品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和安進授權產品以及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的銷售增長。此外,公司預計將於2026年上半年針對邊緣區淋巴瘤在日本遞交上市申請,並有望獲得孤兒藥資格認定。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指,百濟神州第三季產品銷售按年增長40%至14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百悅澤(Brukinsa)仍為最大增長動力,期內收入首次達到10億美元,按年增長51%,在國際市場展現穩健增長及市場份額提升,並超越Imbruvica成為全球BTK市場領導者。基於強勁銷售表現,公司將全年銷售指引由50至53億美元,上調至51至53億美元。該行將百濟神州2025至27年每股盈利預測由2.69美元、6.18美元及7.32美元,調整至3.78美元、6.26美元及6.64美元;維持“買入”評級,美股目標價由399.73美元升至408.79美元,A股目標價由353.97元升至366.48元。
此外,近日,輝瑞與諾和諾德對Metsera的競購戰塵埃落定,輝瑞最終以近100億美元的交易對價成功完成收購。
業內指出,這一全球性事件對中國創新藥產業而言,構成一定利好。在全球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跨國藥企(MNC)為了快速補齊管線,對所有可能產生突破的創新藥都抱着前所未來的開放態度。這意味,如果中國藥企能在某一熱門領域做出差異化創新(如更好的劑型、聯用策略),都將帶來出海機會。當下,中國創新藥技術正在獲得國際資金的認可。2025年ASCO、ESMO兩大頂級腫瘤學年會上,中國藥企創下歷史紀錄,多項研究入選最新突破性摘要,標誌着中國創新從“跟跑”邁向“並跑”甚至在某些領域“領跑”。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的“出海”交易總額就達到了480億美元,超過了2024年全年,信達生物和武田的114億美元交易,更是創了今年“出海”的新高。另一方面,我國政策環境持續優化,從國家層面將創新藥發展提升至戰略高度,到探索“醫保+商保”的多元支付機制,為產業注入長期發展動力。
興業證券認為,近期創新藥板塊情緒回落,隨着BD持續落地,當前板塊景氣度可持續,“創新+國際化”創新藥產業趨勢不變,短期調整後創新藥板塊彈性進一步提升。同時,可繼續重點關注基本面已開始改善的創新藥產業鏈,當前在投融資數據、訂單和業績層面均看到向好趨勢。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